沈永英老师从2004年开始进入我校东语学院工作。2017年,沈永英老师获得“优秀辅导员”、“就业先进个人”、学工科研一等奖、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学工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多项荣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思政专项辅导员骨干项目1项,参与4个省级项目的研究,主持校级课题3项,发表文章11篇。主讲《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人文学概论》等课程,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在2017年11月24日,我有幸采访了沈永英老师。和沈永英老师对话,就像浸泡在37°C的温水中,熨帖又舒适。
对她而言,辅导员的工作看起来平凡又繁琐,但却是一种有温度的学问。她认为辅导员的日常就在平凡中沉淀真情,用细腻与真实去感受到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期待的眼光,陪伴他们走过珍贵的大学四年。
1
学 生
——她说:“看着学生从大一的青涩到大四的干练成熟,我就感觉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像一株小苗,你亲手把它浇灌培养成为一棵挺拔的树。与学生朝夕相处让整个人的心态年轻,充满活力和正能量。”
——她说:“把学生当成孩子一样去关心和爱护,当成朋友一样去支持和鼓励,更重要的是做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和素质提升的推动者。”
成为二宝妈妈之后沈永英老师的朋友圈立马被无数来自学生的祝福挤了个水泄不通,学生对沈永英老师的惦念可见一斑。沈永英老师熟悉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基本上每个同学都会找沈老师谈关于就业和职业理想。在她的眼中,东语学院的学生不仅是勤奋踏实,而且多才多艺、活泼有灵气。
遇到困难学生,她总是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遇到突发事件,她总是第一时间到场。雨季洪水泛滥的时候,她和学生们一起“抗洪”。她曾经在学生丢失行李钱包,突然一无所有时慷慨解囊;也曾在救护车上紧紧握住病危学生的手,不断呼喊学生的名字,这都是沈永英老师特有的真诚善良、认真负责、稳重踏实的体现。
沈永英老师认为大学生这个群体是多元化的,辅导员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状态,而她愿意与年轻人交流,互相学习、提高。沈老师带过四届毕业生,对学生就业指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星期,曾有学生开玩笑要她回来讲就业指导课,她二话没说就站在二教217的讲台上,赢得在场所有学生的热烈掌声。
沈永英老师针对东语学院学生培养国际化程度高的实际状况,凝练大学生思政教育理念和特色,引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她对所带的学生要求在大一对大学生涯和职业理想进行合理规划,稳定专业思想,打好专业基础;大二夯实专业基础,在院系的专业学术文化活动和学生活动中锻炼综合实践能力;大三积极投入志愿者活动,通过广交会、东盟博览会、中小企业博览会等社会实践提升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四,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训练,带领学生到各大企业参观见习,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使学生充分就业。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的硕果,沈永英老师所带的学生13人进入外交部工作,进入省市机关、高校、世界500强的外企、国企和民企毕业生人数激增,也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企业输送大量小语种人才。还有部分毕业生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深造。
2
工 作
——她说:“把工作当成一门学问。”
——她说:“执行力要强。”
东语学院有15个语种,是广外专业最多的学院。各语种全部小班教学,这要求教育管理细致入微,准确到位。该院还是全校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学院,三分之二的大三学生都全班出国交换留学半年或一年。境外学习造成的地域差异给学生工作管理服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沈永英老师积极探索海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管理,率先在全校建立了第一个境外学生临时党支部。她认为,她做这件事情是基于现实的客观的工作需求,而不是说别人做了这么一件事,她就去跟风。而且境外学生临时党支部不仅发挥考察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作用,更是增强了成建制境外交换生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使交换生的应急安全有了保障。
而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沈老师看来就是要增强个人的执行力,不要拖拉,每日忙碌到六点以后下班是常态。当日事当日毕是沈永英老师多年来工作不变的准则。除了完成事务性的工作外,她还会在下午下班前花若干时间总结当天工作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在她看来,功夫在平时,功夫在诗外,平日的坚持才能在必要时实现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
而组建科研团队对沈永英老师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在刘海春副校长的支持鼓励下,沈老师与唐静老师、尚丹老师等人组建科研团队进行境外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的成员间互帮互助,互相砥砺,精益求精,共同进步。
沈永英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非常贴近学生,其目的在于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想教育引领学生,关怀学生,这是有温度的研究。沈永英老师给我看了她参与写作的关于思政研究的新书,统计表,问卷调查比比皆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她面对研究、面对工作最鲜明的态度。
3
提升自我
——她说:“要静下心来读书,静心思考。”
沈老师的博士导师栾栋教授曾说:“做学问要沉甸甸,静悄悄,乐陶陶。”沈老师铭记在心,让自己沉淀下来,静心思考,远离浮躁之气,并能乐在其中。一本哲学经典,要深度解读,起码得花上几个月的时间。积累的过程是枯燥的,但长期的积累才有可能厚积薄发,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就要努力去补救,有足够宽阔的视野,就具有问题意识,知道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她把学术研究和自我提升都安排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忙碌又充实。
对她自己是如此,对她的学生也是如此,她认为学生需要有创新意识,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她常鼓励学生不仅要PPT(策划)做得漂亮,更要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这要求学生综合能力高,适应性强。所以,她更希望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坐下来,放下手机,认真看书,勤于思考,厚积薄发,有所成就。沈永英老师眼中的学生有更多的可能性,不断提升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广外与其它
——她说:“来到广外工作13年,已经把家安在广外。广外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住在广外的沈老师显然对学校抱有很深的感情,13年前来到广外工作,4年前成为广外的一名博士生,无论身份发生怎样的改变,她都心怀感恩和敬畏之心,个人的进步都凝聚着师长、同事和学生的关心和支持,激励她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好。
当问到沈老师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沈老师笑了,她觉得自己一直都在摸索中,尚未找到非常有效的办法,只能努力去平衡。家里人都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孩子也经常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文艺晚会,其乐融融。另一方面,家在学校的好处就是学生以有事情,她可以骑个自行车就到办公室或者宿舍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她看来,学生工作聆听、沟通和鼓励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