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汲取全球一流高校育人经验,赋能学生工作,7月13日至26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事务与管理能力提升”国际化素养项目访学团一行6人赴英国牛津大学开展为期两周的“学生事务支持项目”专题研修。本次研修以“共话学生工作,互汲育人智慧”为目标,通过系统研学,沉浸式参访,深度研讨与双向展示,在文明互鉴中探索学生工作的创新路径,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蓄力赋能。

研修活动紧扣学生 福利与心理健康、同辈支持、学业支持、就业指导和员工发展五大核心主题,共计开展16场专题讲座与7次互动工作坊。同时,访学团参访牛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华威大学和剑桥大学4所名校,并开展3次专题汇报。在活动过程中,每一场学习安排都凝聚着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洞察,每一次专题汇报都搭建起了互鉴学习的桥梁,访学团既充分展现了广外风采和广外学工团队的精神风貌,也为学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在专题讲座中,访学团系统学习牛津大学的先进经验,多位资深专家学者的分享为团队带来深刻启发。其中,来自牛津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Ruth Baer教授带来的“大学生正念干预”讲座,从正念干预的角度解析了如何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提升心理韧性;牛津大学职业服务中心实习办公室负责人Fiona Whitehouse博士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实习和其他工作经验的作用”为主题,结合全球就业市场趋势,详解了实习与实践经历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核心作用;曾长时间负责牛津大学校友关系拓展的Tim Pottle博士则聚焦“超越毕业:建立持久的校友联系”,分享了牛津大学维系校友关系的长效机制和创新思路,等等。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架构,到学生福利体系的细节建设;从心理咨询服务的优化路径,到职业发展指导的全球视野;再到残障学生支持的人文关怀,全方位覆盖学生事务管理关键领域。
互动工作坊里,成员们主动参与研讨,围绕高校教学流程的优化空间、包容性教学的实践路径、同辈支持系统的构建逻辑等议题,结合国内高校实际积极探讨。其中,7月21日下午围绕“同辈支持”开展的互动工作坊令人印象深刻。该工作坊分为两个环节:首先由4位牛津大学在读学生以亲身经历为样本,还原学习生活的真实面貌—— 从选课策略中如何平衡兴趣与职业规划,到社团参与中如何借助朋辈力量缓解适应压力,再到遇到学业困难时朋辈互助小组的运作模式,生动展现了学生视角下牛津支持体系的落地场景;随后,“连接同伴支持(Connect Peer Support)”的创始人Anne Ford博士通过互动游戏与案例研讨,传授同伴支持实践方法,助力学生构建互助成长网络,在协作中提升沟通与共情能力。这种工作坊形式打破了“理论讲授”的单一模式,通过“学生现身说法+实操演练”的形式,让访学团直观感受到牛津朋辈支持系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生命力,为广外优化朋辈支持体系提供了具体可借鉴的实践样本,让成员们深受启发。
参访4所英国名校期间,团队针对性地了解不同学校的特色做法——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伦敦国王学院的国际学生心理支持计划、华威大学的学生福利协同体系等,这些做法虽各有侧重,但都指向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即“以学生为中心”。访学团在对这些特色做法的深度解码中获得深刻启发。
研修活动中,访学团始终秉持"互鉴共进"的理念,积极开展双向交流。一方面,以虚怀若谷的态度汲取国际经验,在东西方的教育对话中思考学习。另一方面,以自信从容的态度分享广外学生工作的特色成果。团队成员精心筹备、默契协作,细致汇报了“广外心理支持服务”的特色优势与“广外朋辈导师支持系统”的运行成效,向英国高校及同行国内院校展现了广外学生事务管理的创新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此次研修之旅,是广外学生工作团队在构建国际交流平台、吸收世界先进经验方面迈出的坚定步伐。未来,学生工作团队将以此次研修成果为基石,立足广外国际化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将国际先进理念与本土实践有机融合,结合学校实际,推动学生工作向更高质量、更具创新力的方向发展,为学校育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贡献广外学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