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办公室,只见谢铭威老师在电脑前专注地工作着。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跳动,碰撞出清脆的敲击声。桌上的文件林林总总,有的被分门别类地放在电脑旁的蓝色储物架中,有的被简单地堆叠在桌边。老师身后还有一个储物柜,里面放有各类重要档案。
从办公室内老师忙碌的身影和纷繁的文件中,足以窥见,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繁杂而且具有很大挑战性的工作。
初心 土生土长广州人 想培育学生充实自己
被问及为何会想到来广外担任辅导员时,谢老师透露:“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广州各高校中,广外一直拥有着很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社会认同度,所以我自小对广外的印象就一直很好,渴望得到机会去真正感受这所高校的文化和魅力。”
对于在广外四年多的工作历程,谢老师认为目前的工作状态和成果比较符合当初的设想。“我觉得辅导员工作是极端重要的育人工作,在高校立德树人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当初选择担任辅导员,也是希望在工作中能够用自己的精神和品行去感染学生,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精心 开创“3+3+3”新模式 致力党建育人
在党建工作上,谢老师精心设计,创新性地开创了“3+3+3”模式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所谓“3+3+3”模式,即用“三场理论讲座+三场活动比赛+三场文化论坛”的模式去引导全院师生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他表示,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切合“理论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联合教育模式,让同学们从多方面、多维度去认识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失趣味性又能够让他们真正学到理论,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谢老师的党建工作并不局限在广外校内。据悉,在他的努力下,广外在2017年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共同举办了“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校际红色演绎大赛。比赛被《广东教育报》、《羊城晚报》、凤凰网、腾讯网、金羊网等知名媒体相继报道,这一党建品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大赛,每个高校都很好地展现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和风格底蕴,同时发挥了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这令他非常感动。
当谈及该大赛受到了社会和高校的关注时,谢老师的嘴角不由得轻轻上扬。“虽然这样的工作有挑战性,推进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困难,但是比赛结果和呈现效果都让我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
他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国史教育重要性的今天,红色演绎大赛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细心 完善以赛促学机制 补充搭建平台和中介
“以赛促学的机制就是积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校内的各项专业比赛、学术竞赛、科研项目等来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专业学术水平。”谢老师解释道。
众所周知,学校每年各部门举办的专业比赛和学术竞赛丰富繁多,例如“经世者”、“挑战杯”、“大创”、广东省社会调研大赛等。通过几年的工作观察,谢老师发现这个机制仍有所欠缺:这些比赛在学生当中往往缺少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宣传的渠道,也缺乏一个组建队伍的中介。
在这方面,他认为年级辅导员可以发挥很好的桥梁作用。“以我们年级为例,我会定时通过助理团队收集整合各类比赛项目信息,定期通过网媒平台进行宣传,设立相应的竞争机制,鼓励和推荐年级学生组队参加。我还会推荐我们学院的专业老师去给学生团队做指导,有时间我还会尽量做指导老师。”
这样的对症下药,取得喜人的效果。他表示,“学生们投入到学术比赛的热情很高,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匠心 重视创新创业 为校内多支创业团队提供指导
国家目前一直在鼓励“双创“,与之相伴着政策的优惠和资金的扶持。在广东这片富含创新因子的热土上,创业浪潮在高校中也越来越大。
谢老师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负责《创业基础》课程的讲授,还为校内多支创业团队提供指导,其中就包括大家熟悉的校园美食外卖“厨小先”团队。
上学期,“厨小先”在广外成功打开了知名度,很多广外学子都是“厨小先”的忠实顾客。每天上午十点半前在外卖平台上预定特惠午餐,是不少“厨小先”粉丝的习惯。
说起与“厨小先”团队的渊源,谢老师笑言,当初答应指导这支团队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跟他们很熟”。“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是我带的第一届经济学的学生。当时给他们上创业指导课的时候,我看到他们撰写的创业计划书,感受到他们的用心,同时认为这个项目有较好的前景。”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谢老师认为这支团队的人员构成合理、各成员的专业特长明显,推断出该团队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因此,他鼓励他们去尝试参加创业比赛,争取获得初期运营的资金。
“我对他们的项目挺感兴趣,也很期待做出来的模样”,就这样,谢老师成为了“厨小先”团队的指导老师。
“厨小先”团队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途中也曾碰壁、也曾改向。谢老师透露,他们当初一开始的创业方向并不是聚焦在校园美食的方向,而是经过产品的不断打磨、业务的不断调整才决定最终聚焦在校园美食这一方向,其中经历了几年的摸索和发展。他总结道,对创业团队而言,产品和业务都需要不断打磨、不断求变,及时适应市场大势。
尽心 帮助新疆生融入广外 度身定做大学发展规划
谢老师自2014年起就接任了经济贸易学院新疆生专项管理工作,专注于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研究工作。2018年,他积极打造新疆学生优秀团队。
谢老师提及,新疆学生刚来到广外,不适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生活方面,对广东的气候、饮食、地域文化等并不了解;校园方面,还未适应宿舍群体生活,不理解广外校园文化;学习方面,受限于教学水平的差异,新疆同学的英语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初入学时的学习难度会明显增大。
如何帮助新疆同学尽快适应并融入广外生活?谢老师表示,学校会从多层面给予新疆学生帮助和指导。首先,学院会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重视。例如,院长会定期召开座谈会,院内领导会指导他们参加比赛或科研项目。其次,辅导员会针对每一位新疆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帮助和指导。
“我带领的新疆生数量一般都在10个左右。我会与他们做好精细化的谈心谈话工作,再根据他们自身的特色、特长来度身定做他们的大学发展规划。比如,有的新疆生在才艺表演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我会推荐他们加入校少数民族艺术团;有的学生对学生工作有较大的热情,我会推荐他们担任学生助理或团学骨干;有的学生对科研学术比较感兴趣,我会指导或推荐他们去参加有民族特色的研究项目或调研项目,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谢老师认为,新疆同学尽快融入广外生活的秘诀和关键,在于自身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害羞,不要担心大家的文化差异,我们的兼容性都是很大的。我相信,无论是广东的同学,还是其他省份的同学,都很乐意跟新疆同学做朋友。”
辅导员角色往往包含着多重身份,例如团委书记、组织员、支部书记、班主任等。平衡好每个身份下需要承担的工作,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他希望,在未来,既可以继续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又可以在“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道路上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