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林泽龙 文字 谢卓儿、叶宝莹

秋日的阳光温暖而和煦。一个周二的午后,我们穿过院系楼蜿蜒迂回的楼道,来到林泽龙老师的办公室门前。“是学生处的同学吗?”未等我们反应过来,林老师就已亲切地把我们带进办公室,还贴心的递给了我们两瓶水。待老师坐下,我们摊开用作记录的本子,就此展开了这次采访…

用心育人:做好辅导员的三大角色

林老师从2015年入职以来,一直扎实做着辅导员工作。在谈到为什么会想做辅导员这个问题时,他温柔地笑了笑说:“其实选择从事辅导员这一职业,也算是一种缘分。因为我本身不是学思政专业出身的。”林老师的专业是新闻传播学,这是一门有关与人交流沟通艺术的学科。这一门学科塑造了他了乐于交流,善于交流的性格,从而选择了辅导员——这一个需要与各种人打交道的职业。

2018年,由于同事休产假,林老师光荣成为“英教学院全体辅导员”,承担着学院所有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十分忙碌,但他也认为这是职业生涯中成长最快的一年,回顾起来时他说:“那一年工作确实十分忙,但却十分充实。”,平日的工作虽然琐碎,但是重要。就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林老师不断汲取经验,总结自己的思路,凝练自己的工作方法,用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繁重的工作。

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在林老师看来就是要做好三个角色:师者,管理者和知心朋友。做好这三个角色,也就把辅导员的工作做好了。当我们问到他是如何平衡这三个角色时,他轻松一笑:“其实并不用刻意去‘平衡’,这三个角色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在做好一个角色的同时,也会促进到其他两个角色的工作。”

林老师提到,教师是自己最重要的一个角色,辅导员的本质就是一名思想政治教师。他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为此他根据不同学生阶段的特点构建了一套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能力提升课程体系,涵盖思想引领、心理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各方面。他先后获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和职业生涯规划师等认证,提升专业素养,在学生中树立师者的形象。第二个角色就是管理者。他认为管理只是教育的一个方式,是隐性教育的一部分。而最后一个角色则是知心者的角色,对于师生关系,老师应该先和学生建立师生关系,树立起威信后,在交流中再有针对性的去关心和指导,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可见,这三个角色是相辅相成的,不需要刻意平衡。

独辟蹊径:构建工作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辅导员工作的使命,核心是“人才培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林老师认为有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是非常重要的。他的工作思路就是一切以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为核心,教育和管理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

在教育方面,林老师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出发,认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一个说服的过程。其中包含两个层次:学生准确接收到老师所要传递的信息,并认可这个信息,这样才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其实也是认知的三个阶段,从依从,到认同,最后内化。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辅导员老师要传递的信息,只是表面依从,但内心并不认同,所以并不会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导致辅导员做了很多工作,但学生并不买账。因此他认为,辅导员的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为此,在今年的新生教育工作中,不同于以往单方面强调新生纪律和各类温馨提醒,他构建了一个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情商意识的教育模型。他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引导新生要加强自我管理和人际沟通,培养自己敏锐的发现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等。“例如,我们以往都是要提醒学生及时查看通知,以免错过重要信息,学生会认为这是老师的要求,有时候就不以为然,但我这次将这个提醒纳入到敏锐的发现能力中,告诉新生很多机会都是要自己把我的,你如果养成及时查看通知的习惯,就能抓住很多人忽略的机会。这样学生会认为做这些事情都是来自于自我成长的需要,而不是外在老师的要求,成功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他还提到:“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变管理思维为教育思维,引导他们学好自我管理,他们有这一内在驱动力的话,就会更有动力去执行”。

在管理方面,林老师一方面以班委工作为抓手,通过班委定期撰写班级日志,及时了解学生动向;一方面完善考勤晚归等学生管理制度,建立与任课老师联动的考勤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树立规则意识。同时,林老师也注重把隐性教育渗透到管理工作中,在党团活动、级会和班会等活动中通过正反警示教育,为学生讲授遵规守纪的观念,强调违纪后果,适时因材施教。他说:“因为我们学院是教育学院,大部分学生都立志从事教师行业。故我向他们强调要教师不仅仅是知识都传递,本身的品行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己的学生,一定要严于律己,注重自身思想品质,这样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培养优秀的学生,在教学生涯中走得更远。”。林老师所带学生近3年无一人受到院级或校级违纪处分。

林老师提到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做学生工作。因为工作不确定性很大:关系不确定,人的想法也不确定。这一性质决定了在工作中是没有一套方法能够完全适用的,“所以掌握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林老师说。

统筹兼顾:研究式开展工作颇有建树

林老师入职那年恰逢广外第一年实行完全学分制。当时,他就一直在思考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开展工作,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他从“互联网社区”和“网格化管理”这两个视角出发,自己申报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从事相关研究,在个人科研和指导学生学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

对于研究式开展工作,林老师说:“其实开展工作和做科研并不矛盾。很多同事会将这两个割裂开,以至于觉得平时工作很忙,无法抽开身来从事科研,。“但林老师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工作与科研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辅导员的工作为做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科研成果也有助于辅导员更好的开展后续的工作。“在开展新生工作的时候,林老师通过新生自传、班导回信,收集新生信息、与新生谈心谈话等方式,将这些文本资料和数据收集,利用一些文本数据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描绘出新生的特点和心理画像,形成调研报告和论文。同时也将研究发现作为自己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针对性地有效开展学术工作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研究式开展工作”的思路。所以林老师在工作时,常常能做到有针对性且效率高,同时他也以这个思路引领学生去做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

注重自身学术能力培养的林老师,在采访时也提到了开展学术研究的建议:多阅读,多积累,主动培养自己的学术思维。从观念层,系统层和技能层这三个层次进行知识学习,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独特得思维方式:在观念层次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形成自己关于世界、对于人生、关于自己价值判断的一套认识;在系统层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自己专业能力;在技能层面,注重对于自己能力培养,如演讲、口语表达和写作都能力,这样能有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输出。

做学生的灯塔: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谈到对未来的工作畅想,林老师也和我们分享了他的规划。下个阶段,他计划个人能力提升,他找到自己职业方向,研究辅导员的工作规律,开展思政研究,成为事务性专家或者研究型专家。

“我对于学生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不是蜡烛,而是灯塔,不必燃烧自己能量去照亮学生。我希望学生成为优秀的人,首先自己也要是优秀的人,我认为个人发展和学生发展可以结合,自己发光,让学生跟着自己的光走,时不时回头看看身后的学生,互相鞭策,相互成长。”采访尾声,林老师的一番真情流露,犹如春天的涓涓细流浸润着笔者的心田。

在林老师四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注重自我的进步,利用多种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与学生共同成长。他的点滴行动春风化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相信林老师这座“灯塔”在未来将继续发光,发亮,引领广大学子们前行的路。

个人简介:

林泽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辅导员。工作期间荣获广外优秀党支部书记、军训优秀指导员、就业先进个人等多个奖项。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广东省社会调研大赛和广外挑战杯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级大创项目立项1项。同时科研学术方面饶有建树,曾主持立项广东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校级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优秀结项1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