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尚行工作室始终以“明法于心、尚行于行”为理念,深耕法治教育领域。近期,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残障人士法治帮扶”“社区矫正授课”“服刑人员法治帮教”四大特色活动,创新设立每月志愿者服务岗位,入驻法院与社区提供常态化法治帮教服务,构建起“活动+普法”双轨并行的法治服务体系,让法律温暖惠及更多群体。
未成年普法:播撒法治种子,守护青春成长
“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网络聊天时要注意哪些风险?”。工作室联动广州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普法系列活动。活动特别设置“魔法小剧场”“魔法小问答”趣味普法环节,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法律规则。工作室志愿者以互动情景剧、法治动画短片为载体,用童趣化语言为青少年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此外,志愿者还发放《青少年法治安全手册》,梳理自我保护、求助途径等实用内容,为青少年筑起法治“防护盾”。

法治情景剧《该不该赏》
残障人士法治帮扶:定制普法服务,点亮权益保障之光
2025年10月,工作室联动广外法学院团学针对残疾人群体的特殊需求,工作室推出“分层定制”普法模式。对视力障碍群体,志愿者通过语音讲解、触觉教具讲授法律知识;对心智障碍群体,则以简单易懂的情景剧,帮助其掌握“识别危险、寻求帮助”等基础安全知识。活动现场还开设“法律咨询专区”,协助解决残障人士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让法律成为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有力拐杖”。

志愿者与受助残障人士合影
社区矫正授课:法治帮教暖心,助力顺利回归社会
2025年10月18日—10月20日在“社区矫正授课”活动中,工作室聚焦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需求,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核心内容,结合真实案例解析“社区矫正期间的权利与义务”“重新犯罪的法律后果”等关键问题。志愿者还通过“心理疏导+法律指引”双轨服务,帮助矫正对象缓解心理压力,明确回归社会的法治路径。活动后,工作室为每位矫正对象建立跟踪档案,定期回访跟进,持续提供法律支持。

工作室志愿者授课
监狱服刑人员法治帮教活动:普法赋能,点亮改造新生之路
为帮助监狱服刑人员增强法治观念,明确改造方向,工作室联动广东省东莞监狱精心开展 “服刑人员法治帮教” 活动。工作室师生结合服刑人员的改造需求,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法律法规,通过“一对一法治帮教”形式,依托工作室内法学专家顾问团队针对性解决服刑人员法律问题,帮助认清自身行为的违法性,树立正确的法律认知。
据悉,明法尚行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法治志愿服务,创新设立“每月志愿者服务岗位”,组建专业志愿者团队,分别入驻法院与社区,开展常态化法治帮教服务,让法治服务 “常在线、不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