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受访者供图 文字 学生处

众志成城同战“疫”,齐心协力克时艰。面对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广外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待在家中就是有力的抗疫行动,足不出门就是为抗疫贡献力量。广外学子的第一个14天是怎样度过的呢?即使宅在家中,生活却同样丰富多彩!

“人‘宅’心不‘宅,稳住心态,提升自己”

“足不出户就是为社会做贡献。”虽然不出门,但中文学院的麦晓雪同学觉得“宅”家并不无聊。书籍、音乐、电影都摆在了自己的眼前,而这些正是通向世界的窗口。虽作息时间跟在学校不同,但她也会排适当的时间学习,力求做到短时高效。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阅读文学作品提升专业素养,第二外语也是她学习的一大重点,学校的网络资源平台则为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人‘宅’心不‘宅’,稳住心态、提升自己,在新学期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展现大学生的满怀豪情和青春活力,是我们对抗击疫情能做的贡献。”麦晓雪说。

当好“宣传员”,全员一起共抗“疫”

家人一开始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会计学院罗怡欢同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做起了家里的“宣传员”,除了在家庭群转发疫情信息和防护知识外,她还会把全家人召集起来,在家人面前转述新闻,目的是用简单的语言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传递给家人。现在,“出门带口罩,回家立消毒”已经成了条件反射,罗怡欢全家都不敢忘记这些必要措施。商学院的李聪同学更是做起了村里的“宣传员”,跟随村支部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摸查信息,普及疫情防护知识。李聪说:“村里人主动防‘疫’的意识不是很强,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大的问题就是村里人不知道口罩怎么戴。”而李聪的工作就是手把手地教会大家如何正确地戴口罩。


“保持冷静、保持理智、心存善意”

“疫情初期,家里人的防疫意识就十分高,早早地购置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也取消了例行的家庭聚会。”日亚学院的徐伟塔同学告诉我们。宅在家的他一直很关注疫情的动态,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他开始调整心态。“与疫情有关的新闻我一直都在看,但我并不想沉浸于实时报道的追踪。”在他看来,心情受报道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做好自我调节。“作为普通大学生,我们能做的是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弘扬正能量。保持冷静、保持理智、心存善意。一切都会好的,希望我们能跟武汉一起渡过难关。”徐伟塔说。


Everything is under control, we can overcome the epidemic

疫情发生后,英文学院李敏仪同学很快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由于担心会受到感染,原打算出门做家教的她也从线下教学转为了线上辅导。备课之余,她不时会刷刷微博,关注疫情的进展并学习一些防疫知识。疫情的扩散引起了不少外国友人的关注,好几个外国朋友向李敏仪询问过中国的情况。面对外国朋友的询问,她会告诉他们“Everything is under control, we can overcome the epidemic”。“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外国友人知道我们是有能力打好这一仗的。”李敏仪的语气坚定而有力。

坚持学习打卡,假期不忘“充电”

“好久没有在家这么长时间了,现在开始想念广外校园了。”艺术学院谢伊涵同学在家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坚持每日学习打卡,利用慕课、网易公开课等网络学习平台“充电”,每天学习50个英文单词,每天坚持室内运动……。她还参加了导师发起的“钢琴小分队”打卡小组,利用小程序学习音乐表演专业知识,练习钢琴,保持手感。谢伊涵喜欢看音乐剧,学习累了,她便会在网上找几部音乐剧看,既能做到劳逸结合,又能陶冶情操,提升自己。谢伊涵说:“这几天,我又重温了几部喜爱的音乐剧,再一次为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的真挚爱情落泪。”

做老师的助手,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商学院的谢瑜清同学除了做好个人防护、安排好自己的假期生活外,作为学生干部的她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协助辅导员老师宣传疫情知识、统计收集相关数据。转发一条疫情防护知识并不难,但如何让每个同学都收到并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却成了谢瑜清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她力求发出的每条消息都做到简短、直观、实际,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同时,她还会转发一些官方发布的疫情动态数据,以提高同学们的主动防疫意识。因为在她看来,“不了解疫情,要么会在思想上不重视,要么就会产生过度的恐惧心理。”面对疫情,她感受到更多的是温暖、众志成城和积极乐观,是学校、老师的关怀,是同学们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正如谢瑜清所说的,“不动,留的是在家的安全;不停,动的是学习的浪潮。不传谣,便是积极配合;共宣传,即是贡献力量。”面对疫情,广外学子用行动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活力,体现了大学生应有的社会担当。他们也相信“乌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阳,疫情挡不住春天的来临”,春暖花开的校园必将更加美丽。

分享到: